螺丝钉的星辰大海 ——贵州铝厂团委连续36年开展学雷锋活动纪实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5-04-16作者: 李良勇

3月8日,贵阳市白云区四方金街人声鼎沸。非遗漆扇制作摊位前排起长龙,3D打印体验区的少年惊呼连连,急救培训前围满学习的居民……这里不仅是贵州铝厂团委“学雷锋便民服务一条街”的现场,更是用36年光阴浇筑的精神丰碑——从1990年龚北路街道的近百张木桌,到如今融合传统服务、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的立体化服务体系,贵州铝厂团委用跨越时代的文明实践书写着雷锋精神的新时代“答卷”。

岁月痕迹:铸就精神地标

在53岁老师傅葛贵生的记忆里,1990年的学雷锋活动是“一张木桌、一套工具、一颗热心”。今年他也来到活动现场,看着戴着小红帽、穿着小红衣忙忙碌碌的团员青年志愿者,他仿佛回到曾经的服务岁月。

1990年初春,贵铝生活区龚北路街道上,500余名团员青年有条不紊地支起摊位,为周边居民送上家用电器维修、管道修理等技术服务,理发、熨烫衣物、测量血压等生活服务,以及法律咨询、健康咨询、科普宣传等信息咨询服务。

“小师傅,你帮我看看这收音机还能修好不?”“让我先给它做个小检查。”首次参与学雷锋服务时,与居民的对话让葛贵生记忆犹新。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维修经验,他精准判断故障原因并迅速展开维修工作。面对居民的各种家电使用问题,他耐心解答,传授日常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方法。

“雷锋精神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让我学会了克服困难,学会了关心和爱护别人。”葛贵生感慨道。

首场活动服务超过2000人次的数据,让贵铝组织者看到了雷锋精神在社区的生根发芽。

三十多年来,贵州铝厂团委将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相结合,成立了贵铝“一铝阳光”志愿者协会,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弘扬雷锋精神的接力棒在贵铝青年手中传递。

精神解码:加强数智赋能

在今年“学雷锋便民服务一条街”活动中,中铝股份贵州分司矿业公司专业应急救援队为现场群众详细讲解示范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能,居民踊跃上前进行实操练习。大家表示,掌握急救技能十分必要,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在贵州铝业技师学院的服务摊位前,3D打印机吸引了青少年的目光。一名初中生不断询问3D打印有关问题。拿着3D打印出来的玩偶,他高兴地说:“以前我只在电视上看到3D打印机,今天终于看到了实物,疑惑也迎刃而解。”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新需求,贵州铝厂团委学雷锋活动除了传统项目外,也与时俱进拓展服务维度。非遗文化体验、急救技能教学、大模型软件使用等创新项目既延续着“为民服务”的本质,又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文明开花:绽放时代光芒

“1166”中铝文化浸润工程为贵州铝厂持续36年的志愿服务注入新的理论厚度。贵铝青年志愿服务队扩容至企业全体青年员工,“精神锤炼工程”与志愿服务、岗位奉献深度融合,让爱岗敬业、见贤思齐氛围愈发浓厚。

在猫场铝矿百米深井下,中铝股份贵州分司矿业公司党支部书记、矿长罗爽的矿灯照亮了巷道壁上的安全警示牌。这位“90后”技术骨干将雷锋精神具象化为21本写满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的笔记本,更转化为提升采矿效率、顶板管理攻坚的技术方案。“我们维护的不是冰冷的机器,是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他的话语折射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价值。

这种精神基因在贵铝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在贵铝工服,青年研发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突破关键技术指标,用工匠精神打磨出行业领先的创新成果。在贵铝合金事业部铸造厂房,设备主管工程师王佳稚深入开展技术攻关,4项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贵铝供应链公司赤泥坝场维护部,设备专工罗勇飞将自己积累的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成员,手把手带出了一批技术能力过硬的年轻设备管理人员。

在贵铝,雷锋精神不再是偶发的道德实践,而演变为全员参与的文明生态。从义务植树到助力乡村振兴,从社区帮扶到科技创新竞赛,志愿服务已经渗透到企业运营的血脉之中,雷锋精神也从企业精神高地扩展为社会文明的共建根基。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澳门银银河官方网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XML 地图